最近读了下《Set Boundaries, Find Peace: A Guide to Reclaiming Yourself》,记录下我视角下关于这本书的部分理解。
Table of contents
Open Table of contents
什么是边界?为什么要设定边界?
边界是这本书主要讨论的一个点,作者将边界定义为:“界限是通过言语和行动将我们的需求传达给他人的方式。它们也是我们与自己和他人建立的边界。因此,界限不仅仅是告诉其他人该做什么,而且还是让自己对创造自己的生活负责”
Boundaries are ways to communicate our needs to others via words and actions. They are also perimeters that we establish with ourselves and others. Therefore, boundaries aren’t just about telling other people what to do but are also about holding yourself accountable for creating your life.
为什么要设定边界?
人类天生是群居动物,这意味着我们不可避免地拥有社会属性,如合作、沟通和交流等。这些属性强调了个体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在这些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如何维持健康的关系,同时保护和倡导个人需求,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正如上诉概念所说的:“界限不仅仅是告诉其他人该做什么,而且还是让自己对创造自己的生活负责”
因此,为什么要设定边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因:
- 保护自己:避免被他人的需求和期望所压垮。
- 提高自尊:了解自己的价值,认识到我们有权说“不”。
- 提升生活质量:通过设定边界,我们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压力。
- 建立更健康的关系:清晰的边界有助于我们与他人建立更清晰、更健康的关系。
如何了解/设定自己的边界
了解自己的边界,也就意味着了解自己的需求。
如何了解自己的需求? 可以是的。
书中作者将边界分为了六类:
-
物理边界:比如个人空间和身体接触。
-
性边界:比如性行为和性言论。
-
智力边界:比如思想和想法的自由表达。
-
感情边界:比如:情绪的尊重和认可。。
-
物质边界:比如分享个人物品的决策。
-
时间边界:如何时间管理,如何允许他人使用你的时间。。
简单概括,了解的边界,就是感知指自己所需要的,自己所想要的,又或者是自己所讨厌的。但客观来讲,我觉得这个作者的这个分类并不太好,很多类别之间是交叉的。
除此之外,个人觉得可以:通过通过观察和感知自己的情绪反应,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边界。例如,当我们对某件事感到愤怒时,这可能表明我们对不公平的待遇有强烈的反感。
如何表达自己的边界
我相信感知边界相对来说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可以通过感知自己的情绪变化来了解自己的边界。但表达边界可不是那么容易。正如原文中提到:
我们中的许多人天生就意识到自己的需求。你知道什么时候你饿了或湿了,或者什么时候你想得到安慰。早期,您说不并询问您需要的东西没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的某个地方,我们学会了为了别人的安慰而平息自己的欲望。这种沉默使成年人发现为自己辩护具有挑战性。有人可能告诉你,“这样做不好”,或者忽视了你的需求。
“为了别人而平息自己的欲望和需要“
我曾经以为这是成熟的表现,认为满足他人需求、避免冲突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但实际上,这可能导致自己的不满情绪逐渐积累,最终爆发或导致内心的消亡,最终会出现“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场景。
其实表达边界在生活中更像是让我们学会拒绝,学会说“不” 。
为什么我们在大多数场景下无法开口拒绝?书中提到这么几个原因:
-
取悦他人:通过讨好他人,以获得认可和接纳,因此发现很难对他人的需求说“不”。
-
恐惧:害怕拒绝之后产生的一些后果,如不在同我说话,或可能会遭受报复或损害未来的合作关系。
-
不合理的期望:我知道我很忙,但多加一件不会太麻烦。
除此之外我个人的感受还有:
-
害怕伤害他人:担心拒绝会让别人失望或伤心,因此在面对请求时往往选择迁就。
-
自卑心理:一些人可能因为自我价值感较低,担心拒绝会让自己显得不友好或不合作,从而选择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满足他人。
又或者说,我们无法拒绝,是因为我们忽视了自己的需求。
为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边界,书中提出了三个建议:
-
保持简短。如果您不熟悉表达您的期望,这一点尤其重要。当你还是个新手时,人们会因为你缺乏自信而劝你越界。所以把你的陈述控制在一两句话里。
-
明确。尽量直截了当。注意你的语气——不要大喊大叫或耳语。如果你使用复杂的词或行话,人们会错过界限。深呼吸,专注于精确。
-
直接说明您的需求或要求,或说不。不要只提及你不喜欢的东西;询问您需要或想要的。确定您的期望,或拒绝报价。
或许说“不”,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君子和而不同。
与人相处时,我们有时会为了避免冲突或不满,而压抑自己的需求或观点。但这种沉默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相反,我们需要认识到,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多样性的观点和声音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我们不仅能够促进更全面的讨论,还能够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学会说“不”并不意味着与他人产生矛盾,而是一种保护自己权益和时间的成熟行为。它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在保持尊重和同理心的同时,坚定地维护个人边界。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在不牺牲自己福祉的情况下,与他人建立更加健康和诚实的关系。
总结
这本书只读了前七章,给我的感觉更像是 follow your heart
。对于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读者,会有很多启发。其次就是感觉这本书的内容组织有点混乱(可能是我没理解细节上概念区别)。